田雅婷
“網(wǎng)聞”回放
近日,網(wǎng)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條新聞:放棄食用傳統(tǒng)的動物油,是導致國人的健康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文章中還列舉了動物油的種種好處以及如今人們常用的各種植物油的缺陷——不但可能是轉基因油,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fā)。
事實真是如此嗎?針對種種疑問,記者採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
記者:“國人體質變差與放棄食用動物油有關”這種說法正確嗎?
馬冠生: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各種慢性病高發(fā)。與1992年相比,我國成年人超重增加了39%,肥胖上升了97%。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動物油吃少了。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飲食、營養(yǎng),還包括運動、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而且研究也証實,當前我國居民的健康變化,主要與膳食營養(yǎng)、身體活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因此,僅憑一點就認定因果關系並不科學。
記者:動物油到底是吃好還是不吃好?
馬冠生:20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記憶——家家戶戶的灶臺上都放著一個油罐子,或大或小,裡面盛著豬油,也有人家備著牛油、羊油。炒菜時,舀一勺放到鍋裡。事實上,並非人人都愛吃動物油。
那時供給不充足,對一般老百姓來說,不是你想買什麼就能買得到,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那時每人每個月通常隻有半斤油,平均每天不到10克。怎麼辦?買肉唄。肉也是定量供應,但肚裡沒油水,怎麼辦?老百姓是非常有智慧的,買肥肉煉成豬油、牛油等,來彌補植物油供應的不足。煉油還有一個副產(chǎn)品,那就是油渣,在當時也屬於美味,可以用來包包子、餃子。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無奈之舉。動物性食物及油脂攝入過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動物油是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不宜過多食用。在日常飲食中,均衡動物油和植物油的攝入非常重要。
記者:植物油真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嗎?
馬冠生:無節(jié)制或過量用油,才是導致我國居民慢性病增加的“罪魁禍首”。調查發(fā)現(xiàn),近30多年來,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植物油的消費量增加了20克以上,目前平均每人每天烹調油消費量40多克,已經(jīng)大大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25克或30克的建議量。而植物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主要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其都對人體健康有益。人體所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合成DHA和EPA,DHA和EPA可以提高兒童學習技能,增強記憶。另外,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形成血栓等功效,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目前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植物油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等,由於脂肪酸構成不同,所以營養(yǎng)特點不同。例如,橄欖油和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和葵花子油則富含亞油酸﹔大豆油則富含亞油酸和α-亞麻酸兩種必需脂肪酸,因此建議經(jīng)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記者 田雅婷)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