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朝陽區(qū)召開專題報告會,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馮玉軍做了主題報告。朝陽區(qū)宣傳、政法、統戰(zhàn)等系統3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在題為《中國走進法治新時代》的報告中,馮玉軍教授緊緊圍繞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入闡明了四中全會對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剖析了中國和西方的文化與法制模式,並總結了法治中國的八個特征。
馮玉軍從法治理念、法律制度、法律實踐三個角度,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法治歷程。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就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同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現狀、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需要以及人民對民主權利的訴求,都在呼喚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馮玉軍還通過古今中外的法治模式對比,闡述了“國情不一樣,法治道路就不一樣”的論點。最后,他總結了法治中國的八個模式性特征,這既是中國法治取得卓越成就的經驗,也是面臨挑戰(zhàn)的原因,因而具有十分突出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深入淺出的解讀,引起了廣泛反響。一名政法系統干部告訴記者,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既有利於整個社會法治意識的提升,也將使司法實踐走向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實習記者 朱鬆梅)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