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10:25 來源:光明日報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以萍水河流域生態(tài)綜合治理示范項目為重點,打造秀美人居環(huán)境。圖為治理完成的“湖光山色”濕地公園。新華社發(f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必須在黨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進行,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遠近結合、整體推進。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根據不斷變化的時空環(huán)境,與時俱進地探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並取得重大成果,實現了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實踐証明,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有力支撐。
1、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宏大背景之下,可以看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現代化是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是一個國家在歷史變遷過程中所經歷和展現出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領域的重大變革。世界上並不存在一模一樣的現代化模式,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表明,隻有把現代化的一般理論與本國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契合自身需求、體現自身特點的現代化道路。
作為后發(fā)國家,中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人民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著力恢復國民經濟並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黨的八大將黨在當時的重要任務確定為: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yè)、現代化的農業(y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化的國防。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逐漸認識到,中國所追求的現代化不僅是要在20世紀末“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而且還包括經濟、政治、法治、社會、教育和人的現代化等諸多方面。隨后,黨的十五大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到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七大又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聚焦現代化,強調要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概念,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這些都說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探索中,我們黨始終在豐富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逐漸認識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要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探索
歷史和實踐証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fā)展要求的,具有獨特優(yōu)勢。這源於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從推進政黨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等方面作出了堅持不懈的實踐探索。
主動推進政黨治理??疾毂姸喱F代國家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政黨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組織力量,並在其間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重視黨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必然要求黨把加強自身治理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否則就無法擔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職責使命。我們黨始終保持高度憂患意識,強調要持之以恆地加強政黨治理,以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為主線,以制度治黨、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為支撐,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以正風肅紀嚴懲腐敗為有力抓手,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並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實踐証明,一系列管黨治黨舉措讓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需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等得到極大提升。
及時改進政府治理。政府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主體力量,其自身的結構和能力水平既是檢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識,又是影響國家治理效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借鑒蘇聯(lián)模式,政府對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實施統(tǒng)一管理,這種政府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政治社會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社會結構的日趨多元,統(tǒng)一的計劃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推動多輪政府機構改革以優(yōu)化政府結構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行政審批制度以激發(fā)釋放行政效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以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全面推行依法治國以營造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等舉措,及時改進政府治理模式,較好地推動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著力優(yōu)化社會治理。社會安定有序同時又充滿活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訴求。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社會既是主體也是客體。作為主體,社會是共同參與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托力量﹔作為客體,社會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這就意味著要根據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和國家治理的內在需求,著力優(yōu)化社會治理。1992年黨的十四大之后,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社會治理”概念,明確提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些都表明我們黨對社會治理的認識在不斷升華,實踐探索在不斷推進。社會治理的不斷優(yōu)化,首先體現在堅持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與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上,同時還體現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上。近年來,通過構建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加快主體功能區(qū)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效推進重大生態(tài)保護和修復工程等工作,人們充分認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要把它納入國家治理總體框架之中,引導人們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
3、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
在實踐探索中,我們黨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了多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新時代需要繼續(xù)完善和發(fā)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正反兩方面的諸多經驗教訓表明,治理一個大國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在中國,“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各項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歷史和實踐一再啟示我們,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置於國家治理的首要位置,既保証國家治理具有堅強的組織保障,又能很好地貫徹落實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主張。正因如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
系統(tǒng)謀劃頂層設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統(tǒng)籌布局、全面協(xié)調推進?;洞?,我們黨始終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tǒng)謀劃、頂層設計。一是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意味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總體框架下進行的。這種頂層設計能確保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前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二是著力打造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實踐証明,無論是推進政黨治理、政府治理還是社會治理,都應注重治理體系的整體性和協(xié)同性,著力把依托力量、治理方式、所需資源等要素全面結合起來。
把推動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作為重要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契合中國國情、具有獨特優(yōu)勢,能最大限度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聚焦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同心圓,從而為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黨始終把推動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作為重要取向,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秩序和諧安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得到彰顯。
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縱觀當今世界,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有的國家成功有的卻失敗了,其失敗的原因錯綜復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未能堅持實事求是,照搬照抄別國的制度,忽略了客觀情況對各國建構治理體系、調整治理方式所產生的內在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隻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才能夠真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作者:夏錦文,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