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士安 吳齊強
2013年05月28日08:57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龔全珍和蓮花縣的孩子在一起。 |
龔全珍拿著甘將軍的務(wù)農(nóng)照片說:“老甘當農(nóng)民時間更長。” |
56年前,她追隨信仰,跟從丈夫,返鄉(xiāng)務(wù)農(nóng)從教,無悔建設(shè)家鄉(xiāng);90余歲高齡,她情懷不變,本色不改,始終嚴于律己,心系群眾——龔全珍,原新疆軍區(qū)后勤部長甘祖昌夫人,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著為民務(wù)實清廉的內(nèi)涵。
信仰的力量
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甘祖昌
“過九不過十,是蓮花的風俗。去年已經(jīng)熱鬧地辦了90大壽,今年我91歲了!5月22日,龔全珍指著手中一只雙面相框,告訴記者,“算起來,跟著老甘到蓮花縣56個年頭了。老甘最大的信念就是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一起建設(shè)家鄉(xiāng),讓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日子!
相框常對著龔全珍床頭的那一面,是甘祖昌在田間研究水稻的照片。另一面的照片,甘祖昌穿著將軍服,俊朗而帥氣。
1957年8月,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qū)后勤部長職務(wù),回家鄉(xiāng)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xiāng)沿背村務(wù)農(nóng),龔全珍相隨而歸。那一年,她34歲。
將軍當農(nóng)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正像他說的那樣,‘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
從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裝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只籠子,里面裝著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龔全珍說:“當時走得急,生活用品老甘啥也不讓多帶。到了蓮花,鄉(xiāng)下蚊子多,買蚊帳、買被套的布票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
沿背村黨支部書記劉淼林當年是龔全珍的學生,他向記者介紹,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jié)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yè)、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25公里長的渠道。
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nóng)村建設(shè)上;氐缴徎^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
“當農(nóng)民我不合格,但老甘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精神我可以學!饼徣湓诩依锎舨蛔 !霸谛陆沂抢蠋煟搅松徎ㄎ疫可以去教書。”她步行25公里到縣文教局聯(lián)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第二天就搬鋪蓋去了學校,每逢周末才回家?guī)驼煞蚝秃⒆涌p補衣服、料理家務(wù)。真切感受到甘將軍對家鄉(xiāng)眷戀之情的龔全珍,開始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
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xiāng)的南陂小學當校長,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來,她又被調(diào)到離家不遠的甘家小學當校長,依然還是老作風,吃住在學校,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只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chǎn),里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勛章,那是1955年他榮獲的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龔全珍明白,丈夫雖然沒有留下任何物質(zhì)財富,但這筆精神財富是拿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甘祖昌和龔全珍夫婦的點點滴滴,家鄉(xiāng)老表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從江山水庫下山,記者路遇坊樓鎮(zhèn)江山村64歲的村民劉吉桂:“當年龔老師教過我,她和甘將軍都是造福鄉(xiāng)里的好人。他們當年參加修造的江山水庫,到現(xiàn)在還澆灌著近萬畝農(nóng)田呢。我們都習慣叫它‘將軍水庫’!
本色的分量
人民給了我們榮譽,我們沒有理由不為群眾謀幸福。只要還能動,還能講,就要為社會做一點事,永不掉隊
——龔全珍
相濡以沫幾十載,龔全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jīng)同甘將軍融為一體、須臾不分了。
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龔全珍住進縣光榮幸福院。在幸福院度過的5年中,龔全珍沒有把自己看作被照顧對象,而是當成院里的工作人員,拿出生活費幫大伙買營養(yǎng)品,自己動手擦地板、補衣服……
樂于伸出援手的龔全珍,自己卻很少開口尋求幫助,唯恐麻煩別人。她在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上始終保持著節(jié)儉樸素的作風。子女們心疼老人,給她買了幾套質(zhì)量好些的保暖內(nèi)衣。得知一套要200來塊錢,老人不停地念叨“買得太貴了”。
在萍鄉(xiāng)琴亭鎮(zhèn)小學,放學后,常能看到學校操場的樹蔭下,孩子們圍坐在白發(fā)蒼蒼的龔奶奶身旁聽她講革命傳統(tǒng)故事。在縣老干部宣講團,龔全珍年紀雖大,卻最活躍,經(jīng)常到機關(guān)、企業(yè)、學校、社區(qū)做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報告,很受大家的歡迎。
30年來,沒有人記得龔全珍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報告,但大家都記得,她從不要一分錢報酬,還經(jīng)常自帶饅頭或面包,就著白開水當午飯!熬驮诮衲5月3日,龔老師還到我們鄉(xiāng)講了課!比鍢蜞l(xiāng)組織委員李亞琴說,中午11點半下了課,龔全珍堅持不吃鄉(xiāng)里提供的午餐,要坐公交車回家。那天很熱,鄉(xiāng)里不放心90歲的老人坐公交車,謊稱下午有人回縣城開會,飯后可以搭順路車,老人這才留下,破例吃了一頓工作餐。
從14歲離開山東老家,到1949年入黨,再到1957年離開城市回山鄉(xiāng)扎根,龔全珍這輩子與甘將軍一樣充滿傳奇色彩。但她總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老黨員,為黨工作是本分,離休不等于離崗,自己做的事情哪怕再小,都是在延續(xù)甘祖昌建設(shè)美好家鄉(xiāng)的夢想。
曾有人這樣問龔全珍:“您這么大年紀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這忙那,圖個啥?”她回答:“十幾年來,每次從睡夢中醒來,我都會聽見老甘臨終前說的那句話:‘下次領(lǐng)工資,再買化肥,送給貧困戶’。我們圖個啥?不圖啥!人民用小車推出了新中國,給了我們崇高的榮譽,我們沒有理由不為群眾謀幸福。只要還能動,還能講,我就要為社會做一點事。我是一名老兵,要永葆黨員本色,永不掉隊!”
榜樣的能量
我們是甘家的后代,不能給父輩抹黑,要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干事,力所能及地多幫助人
——龔全珍的女兒
“龔全珍”就是一塊真金招牌,我們都服龔全珍、都認龔全珍
——琴亭鎮(zhèn)離退休干部黨支書劉恩懷
龔全珍始終以甘將軍為榜樣要求自己,同時又為后人、為社會樹立了一個可親可敬的榜樣。
“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人,錢用在自己身上總覺得是浪費,總想著怎么能幫到別人!饼徣涞呐畠焊使珮s說,“現(xiàn)在母親因為身體原因不怎么出門了,但她總是念叨還有沒有困難的學生,得幫幫他們!笔苣赣H的影響,在當?shù)毓ど蹄y行上班的甘公榮也習慣艱苦樸素的生活,樂于扶困助學,先后捐款5萬多元資助貧困學生。她經(jīng)常這樣提醒自己和子女:不管學什么做什么,都要先學會做人,最基本的就是做一名合格公民。我們是甘祖昌和龔全珍的后代,不能給父輩抹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干事,力所能及地多幫助人。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在縣老干部局組織的會議上,龔全珍帶頭向災區(qū)捐出1200元。老干部局局長王慧敏回憶說:“在龔老的影響下,離退休老干部紛紛踴躍捐款,有些老同志還回家抱來干凈的棉被衣服捐贈,讓人非常感動!
“‘龔全珍’就是一塊真金招牌,我們都服龔全珍,大家都認龔全珍!鼻偻ゆ(zhèn)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劉恩懷說,“2008年龔全珍倡導成立獎學扶助基金,并帶頭捐助1000元,不少單位和個人積極響應(yīng),基金累計超過26萬元,已經(jīng)獎勵優(yōu)秀生139人,扶助貧困生175人。”
2011年,琴亭鎮(zhèn)組建了“龔全珍工作室”,聘請龔全珍做名譽輔導員,搭建起一個對黨員干部和社區(qū)居民進行革命傳統(tǒng)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臺,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加入。琴亭鎮(zhèn)因勢利導,又組建了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社區(qū)志愿者服務(wù)隊,定期組織開展活動,擴大龔全珍工作室的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而在整個蓮花縣,類似坊樓鎮(zhèn)甘家村甘祖昌事跡陳列室這樣的紅色陳列室已經(jīng)完工21處,未來將建成100處,樹立具有蓮花特色的黨性教育品牌。
“甘祖昌將軍體現(xiàn)了心系群眾、革命到底的崇高境界,他的事跡和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月1日,履新不久的江西省委書記強衛(wèi)登門看望了龔全珍老人,深情地對她說,甘將軍的精神對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教育作用很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加強革命傳統(tǒng)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夕陽如火,沿背村那座龔全珍與將軍一塊生活了近30年的老宅,如今一部分成為沿背村的幼兒園,放學的孩子們蹦蹦跳跳地跟著家長回家。房前兩棵當年植下的柏樹挺拔青翠,側(cè)面的兩株李子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似乎仍可嗅出花開的芬芳。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