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然
我們的老書記楊善洲,將平凡與偉大質(zhì)樸地集于一身,將傳統(tǒng)與時代完美地融為一體,當之無愧成為共產(chǎn)黨員的杰出楷模,領導干部的光輝榜樣。這不僅是云南人民的驕傲,更是我們黨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屈指算來,我調(diào)到云南工作已經(jīng)整整兩年,先后7次去過施甸縣的大亮山——善洲林場。每一次上山,自己都會經(jīng)受一場心靈深處的洗禮,都會經(jīng)受一次能發(fā)真情的震撼。
2011年秋天上山,我覺得楊善洲是一棵參天大樹,是漫山遍野、生機盎然的松柏翠竹,是一座巍峨聳立令我們不得不仰視的云嶺巔峰。
2012年冬天上山,我感到楊善洲是一本越讀越耐讀的好書,是一套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教材,是一座擺滿了教導我們做好人、干實事、當清官書刊的圖書館。
2013年夏天上山,我體會到楊善洲是一面需要黨員干部經(jīng)常照一照的鏡子,是一面引領方向、催人奮進的旗幟,是一座值得全省干部群眾永遠敬仰、永遠銘記的世紀豐碑。
我之所以多次上大亮山,就是要把它建設成為全省的黨性教育基地,建設成為培養(yǎng)和發(fā)揚云南精神的“井岡山”。
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干部最需要一面能夠照得出不足、找得到差距,勵志修身、見賢思齊的鏡子。這面鏡子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老書記楊善洲。他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后已,實踐著共產(chǎn)黨人的善行壯舉,傳承著黨的根本宗旨的熾熱薪火。
幾天前,我又上了一次大亮山,去了陡坡大柳水村楊善洲家的老屋。小院子長滿了青草,房屋的后墻已經(jīng)倒塌。這種舊宅,村里的貧困戶都已經(jīng)不住了。在屋檐下堆著不少舊農(nóng)具,我找到一個破了口的小腌菜壇子。
楊善洲65歲的大女婿說,這個腌菜壇子起碼用了五六十年,過去家里窮,一年四季都要靠吃腌菜度日。我手捧楊善洲用過的這個腌菜壇子,仿佛看到了當年那位樸實憨厚的“小石匠”和后來的“草鞋書記”。
我拿著腌菜壇子反復地擦拭撫摸,楊善洲的大女婿見此情景說,你喜歡就送給你吧。我感激不盡,這是多年下鄉(xiāng)第一次非常想要的東西。回到部機關,我凝視著這個腌菜壇子驀然想到,這不就是一面查找自己差距的鏡子嗎?是的,楊善洲雖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感召著我們的意志和情操。
用楊善洲這面鏡子對照自己,在理想信念方面,我不如楊善洲定力執(zhí)著;在求真務實方面,我不如楊善洲抓鐵有痕;在艱苦奮斗方面,我不如楊善洲矢志純樸;在親民為民方面,我不如楊善洲全心全意;在廉潔奉公方面,我不如楊善洲自覺自律。
楊善洲一輩子堅守共產(chǎn)黨人精神家園不棄不舍,堅守人民公仆本色不退不變,堅守清正清貧清廉一塵不染。他60年如一日根系群眾,沒有絲毫庸俗官氣;他60年如一日較真求實,沒有絲毫虛假浮夸;他60年如一日感恩奉獻,沒有絲毫圖利求名;他60年埋頭苦干,沒有絲毫偷閑享樂;他60年如一日嚴于自律,沒有絲毫雜念私心。
楊善洲精神的寶貴之處在于,這不是一時一事的鏡子,也不是三年兩載的鏡子,而是一生一世一輩子的鏡子。對照楊善洲這面鏡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差距有多么多,有多么大,有多么具體。因此除了慚愧自省,我們就是要發(fā)奮努力學習楷模,就是要堅定反對“四風”的決心和信心。
老書記楊善洲,真的是一面十分難得的鏡子!這面鏡子可以照出我們臉上身上乃至心中不干凈、不純潔的東西,可以看到我們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巨大差距。毫無疑問,我們經(jīng)常用這面鏡子照一照自己,心扉會得以開啟,心態(tài)會得以平實,心智會得以陶冶,心靈會得以洗滌。
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是為民務實清廉。追尋楊善洲的足跡,我們會清晰地看到,他的一生就是為民務實清廉的一生,用這6個字來概括楊善洲60年艱苦奮斗的歷程,是最恰如其分的。
楊善洲精神蘊涵著深厚的草根情結(jié),執(zhí)著的理想信念,強烈的公仆責任,踏實的純樸作風,高尚的宗旨境界。讓我們沿著楊善洲的足跡大步前行,以他為鏡子找差距、增動力、見行動,堅持和傳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德、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良好作風,努力爭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
相關專題 |
· 任仲然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