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電視劇《歷史轉(zhuǎn)折中的鄧小平》的后期剪輯中心,該劇導演吳子牛和飾演鄧小平的馬少驊在工作間隙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兩位主創(chuàng)異口同聲表示,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作品,全劇將通過各種從未披露的歷史和生活細節(jié),讓觀眾和鄧小平“零距離”接觸。
眾多“第一次”用平凡視角演繹鄧小平
記者:看片會上,我發(fā)現(xiàn)這部電視劇對鄧小平的家庭生活表現(xiàn)比較多。能不能講講這種安排的初衷?
吳子牛:長期以來,在我國“重大題材”、“紅色題材”的影視創(chuàng)作中,領袖人物都是被“仰視”的,我們和他們的距離都非常遙遠。因此,我們必須打破這種格式化的格局。
這部劇里描繪的1976年至1984年這8年,不僅是中國的新時代,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時代。對我們而言,它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或者故事,也可以說是我們這代人的“致青春”。所以這就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角度,讓我們代表觀眾的視角,千方百計地貼近小平同志,與他老人家“零距離”接觸。劇中有很多場合、很多事件,我們都可以體察他的喜怒哀樂,體察他的感情。
馬少驊:作為一部表現(xiàn)領袖人物的主旋律影視劇,這部劇里有非常多的“第一次”。大家可能沒有見過鄧小平在影視劇中剃頭,剃頭的時候還睡著了,應該也沒見過他發(fā)呆。為什么我們會加入這些細節(jié)?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為了更好地貼近鄧小平,我每天都要看他的紀錄片和資料。小平同志是一位很樸實的人,他穿粗布衣服,舊舊的、洗得干干凈凈,就像我們的爺爺奶奶一樣。因為這件事,我還和道具組發(fā)了一次火,說只要有兩套衣服就足夠了。這些東西都很珍貴,讓偉人一下子離我們很近,離觀眾很近。
鄧小平家屬助力用細節(jié)打動觀眾
記者:這部劇有非常多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都是怎么來的?
吳子牛:細節(jié)最有說服力。一個細節(jié)抓準了,它的感染力是很好的。這部劇從一開篇,就是鄧小平給自己的孩子擦背,彎腰去撿改錐。這完全就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父親,在為國家安危擔憂的同時,也在照顧他的孩子。這樣才是一個豐富的人、立體的人,觀眾才能感受到他的愛、他的心跳。
我們拍前,和鄧小平的幾個孩子聊過幾次。他們隨意地講家里的事情,我們則用心在聽。聽后我特別深刻地覺得,小平這一家是充滿愛的家庭,只有一個對家如此有愛的人,才會去愛這個國家和民族。
其實劇中表現(xiàn)的很多內(nèi)容,作為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我以前都不知道。比如恢復高考這些重大政策幕后的故事,我也是拍了這部劇才知道的。所以劇里有很多解密的故事和細節(jié),都是真的,經(jīng)得起推敲。在第一次舉行試看片會的時候,看了第一集,鄧小平的家人說:“這就是我們的老爺子”。聽了這句話,我們的總制片人張小紅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馬少驊:拍這個劇,鄧小平的家人對我影響很大。鄧榕曾告訴我:“我爸爸走路都是手背朝前。”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每到關鍵時候,我就會給他們打電話。比如拍給鄧小平過80歲生日的那場,我就要問過生日你們都送什么禮物?他們就告訴我:“一個是要讓老爺子高興,一個是絕不能鋪張浪費,絕對都是自己親手做的東西!
拍這個劇時,我糖尿病犯了。鄧林知道了,就告訴我每天早上用泡好的天麻水窩一個雞蛋。結(jié)果第二天到現(xiàn)場,鄧林已經(jīng)叫家人做好了端了一碗給我。后來鄧林還上街買了天麻,怕干擾我,她還用紙條寫好天麻窩雞蛋怎么弄,叫旁人端來。
他們的尊重和認可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有一次在鄧家拍戲,鄧楠走過來對劇組工作人員說:“大家都很辛苦!焙髞聿唤(jīng)意說了句“老爺子,我們大家都認可了!边@給了我非常大的勇氣和自信。 (記者 張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