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白丁
10月8日,《人民日報》黨建周刊以“干部‘德考’,如何考準考實”為題,刊發(fā)部分地方在干部考德方面的一些探索與做法,為進一步完善對干部“德”的考核評價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應該說,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培養(yǎng)選拔好干部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証。然而,以住在對干部的德、能、勤、績、廉的考核中,往往隻對干部的實績表現以量化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價,而對干部的德行缺乏科學的量化考核機制,致使一些有才無德的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產生“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的現象,終究敗壞黨和人民的事業(yè)。
由此可見,加強干部“德”的考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如何把干部的“德”考準考實,是干部工作中的一個難題,關鍵是如何把一個干部八小時之外的德行情況摸準看清。一些地方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干部的“家長裡短”是其個人的隱私,在干部考察時對其工作之外的“私人空間”不便問、不宜講、不好談,致使干部“德”的考核出現盲區(qū)和禁區(qū),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即使一些地方注重考核干部的“德”,但由於內容空泛、 方式簡單,甚至隨意變通、簡化程序,致使對干部德行的考察評價出現了“模糊化”、“淡化”甚至“真空化”的趨勢,導致考“德”失察失真。
識人難,往往難在識德上。由於“德”具有內在性、隱蔽性、復雜性、不易量化等原因,長期以來在干部考核評價工作中對“德”的考核目標比較籠統,缺乏一個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考核體系。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將政治品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進行細化,設定黨性堅強、廉潔自律、團結協作、作風正派、愛崗敬業(yè)、克己奉公、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鄰裡互助、誠實守信、遵守秩序、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具體指標,每個指標賦予一定的分值和權重,進行量化考核,使“德”的考核由虛變實、由粗變細、由軟變硬。
德行好不好,群眾考一考。考核干部要堅持開門評“德”,延長考察線,擴大考察面,將考核范圍從工作單位延伸到家庭鄰裡,從八小時之內拓展到八小時之外,從工作圈擴大到生活圈和交往圈,既要聽其言又要觀其行,既要看其表又要察其裡,既要知其始又要識其變。通過征詢鄰居、配偶、父母、同學、朋友及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意見,對干部的“德”給予比較全面的評價和考量,使“德”成為識人察人的“試金石”,成為選準用好干部的“硬杠桿”,真正把“德”的表現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鐵門檻”,切實把德行不好的人擋在選賢任能的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