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近日,河南信陽市浉河區(qū)政府官網(wǎng)刊登的一篇謳歌拆遷工作的文章,引起不少網(wǎng)友的關(guān)注。在這篇文章中,浉河區(qū)委書記稱拆遷工作人員是“最可親、最可敬、最可愛、最可歌、最可頌的人”。而與此同時,有網(wǎng)友發(fā)帖稱,在浉河區(qū)的這次拆遷中,他家遭到野蠻拆遷,父母還被打倒在地。(4月16日《南方都市報》)
與此相對,在為拆遷人員點贊的同時,這位官員對被拆遷戶的評價則滑向另一個極端:“水潑不進,針扎不進”。如是兩極化的評價,恐怕不僅僅是情緒化的表述這麼簡單。更何況,就在這則講話被曝光之后,就有網(wǎng)友披露自己被強拆的遭遇。官員對拆遷人員不惜溢美之詞,無非是“招之能戰(zhàn)斗”,遇上拆遷戶“阻擾”也能照拆不誤。而點贊的話語背后,又分明將“不服從”的拆遷戶陷入“不可愛”的境地之中,可謂用心良苦。
在某種程度上,拆遷人員的一切行動,幾乎完全服務(wù)於地方官員的指揮棒。是“強拆”,還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恪守法律底線,均由地方官員的拆遷態(tài)度所決定。而當官員不顧民意,單方面宣布拆遷人員“最可愛”,其所顯示出的話語權(quán)強勢,則事實上反映的是拆遷過程中,民眾與官方博弈上的失衡格局。從這個意義上看,說出拆遷人員最可愛的官員,顯然“大度”地展示了一種基於政績之上的真實利益觀??梢?,真正“雷人”的不只是話語上的表達,而是催生如此真實心態(tài)的利益分配機制。
拆遷與民眾的利益是否真的存在某種沖突?沖突又何以得以化解?至少從如此鮮明的官員表白來看,沖突確實是實際存在的,而化解的方式之一,便是靠“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擔當”的拆遷人員去克服“困難”。承認這之間的沖突是必要的,但解決之道,顯然不能靠“你強我弱”的強行手段予以化解。如果官員將“遇強則強”的拆遷人員視為“可歌可泣”的對象,隻能說,在官員心中,強拆仍具有太大的生命力與必要性。與此對應(yīng),則說明均衡的利益分配,在現(xiàn)實中仍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值得警惕的是,如是割裂的利益觀,以公開的文字形式說出,足見以往隱蔽的某種政績邏輯正在公開化。當一位官員不憚觸犯眾怒,說出“拆遷人員最可愛”,它絕非個別官員被拆遷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而是拆遷行動背后的利益分配失衡格局正在被進一步放大,足以讓其以如此“坦然”的態(tài)度去激發(fā)拆遷人員的“戰(zhàn)斗力”。如果縱容這種利益分配失衡繼續(xù)惡化,類似雷語乃至被鼓勵的“拆遷戰(zhàn)斗”,恐愈難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