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將其列入政績考核顯示出地方政府開始敢于直面公眾感受,回應群眾關切
浙江省近日出臺考核辦法,把PM2.5與各市縣政績掛鉤,不但列出了考核優(yōu)秀必須符合的條件,還明確了考核不合格城市的處罰措施。這個消息讓人感受到浙江在營造宜居環(huán)境、倒逼產業(yè)轉型升級方面的決心,也使久遭霧霾困擾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呼吸潔凈的空氣,是人基本的生存條件。此前,一家研究機構的相關報告顯示,為了消除霧霾,英國用了50多年,德國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報告預計,中國要從根本上解決環(huán)境問題,消除霧霾重顯藍天,可能還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對于這一分析,筆者認為并不準確。環(huán)境保護能力建設確實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也不見得一國一定會沿襲其他國家走過的老路。
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巨大發(fā)展,走過了西方發(fā)達國家用幾百年才走過的路子,這就表明我們能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努力少走彎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為了兌現藍天達標的承諾,北京市投入大量資金治理空氣污染。結果,在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刷新了之前10年的最高水平。可見,在較短時間內治理好霧霾,我們并非完全沒有辦法,應該對此有信心。
浙江新出臺的這個考核辦法,效果如何尚需進一步觀察。畢竟,污染性產業(yè)轉型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們的消費習慣一時也難以改變,何況空氣污染的邊界也比較模糊。所以這一“風向標”的考核要達到理想目標,還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必須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