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2013年12月5日早晨,在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委、縣政府綜合辦公樓,記者看到一個背著背簍的男人和一個戴著花頭巾的婦女,走進辦公樓一樓,直接進了電梯,沒人盤問或讓他們出示證件。在綏江縣,全縣所有黨政機關都拆掉圍墻,人們到機關辦事不會被詢問,也不需要登記就可以走進包括縣委書記在內(nèi)的任何一名干部的辦公室。(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8版)
無需盤問或出示證件即可進機關辦事,“無圍墻政府”拆掉的是干群之間的隔離墻,彰顯的是開放親民的政府形象,向社會傳遞的是取信于民的執(zhí)政理念。綏江縣拆除全縣所有黨政機關的圍墻,不失為破除官僚作風、踐行群眾路線的務實之舉。
“拆掉機關的圍墻容易,拆掉干群間這堵‘心墻’卻困難重重!苯椊h委書記楊淞這句話道出了拆墻背后的艱辛與鋪墊,也詮釋了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辯證關系。不過,敢于拆掉機關圍墻也并非容易之事,沒有和諧融洽的官民信任作基礎,恐難輕易做出“拆圍”的決斷——盡管它不過是一堵墻。
顯然,綏江縣在拆掉機關圍墻之前,的確做足了推倒干群“心墻”的功夫。當?shù)卦趧?chuàng)造一年完成300萬平方米的房屋建設,兩個月完成近6萬移民搬遷,一個月完成庫底清理的“三大奇跡”的同時,也為打造“無圍墻政府”創(chuàng)造了必需的社會環(huán)境和民意基礎。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地拆“心墻”行動中,一改過去高高在上和閉門造“策”的衙門作風,充分展示了親民務實、公正誠信的信用形象。
“無圍墻政府”不只是表明民眾出入政府機關的無障礙,更應該是干群關系在情感深處的零距離。圍觀機關“拆圍”,眼睛不能只盯在物質(zhì)存在的客觀墻體,而應著眼于推倒橫亙于官民之間的無形“心墻”,其顯性表現(xiàn)即民眾到政府辦事不再遭遇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冷遇,更高層次則是政府官員心系民生、造福一方的主動作為與務實勤政。
其實,“圍墻”不過是表明黨政機關所在地的方位標志,未必一定會成為官民隔膜的心理障礙,關鍵在“圍墻”之內(nèi)的官員是否心中有“墻”無民。日前南京市四套班子大院實行開門迎客,官員扮演“導游”和“服務員”,毫無遮攔地邀民眾參觀,同樣受到社會贊譽。
“無圍墻政府”的實質(zhì)是權力的公開透明、官員的坦蕩開放,民眾的便利快捷,其外在改變勢必會對政府職能和官員作風的內(nèi)在轉變產(chǎn)生持續(xù)不斷的倒逼效應。人們樂見這種破釜沉舟、自加壓力的“拆圍”之舉,能夠成為拉開圍剿官僚主義“大本營”的行動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