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唯有做到顧大家,守公正,盡職責,求心安,悟得“為官路上要‘舍得’”,才能讓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
干部只有舍得下“小家”,才能照顧好大家。無論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還是“甘做燃燈者”的鄒碧華;無論是昔日捐軀赴國難的民族英雄們,還是今日“敢啃改革硬骨頭”的領導者們。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么叫“舍得”。這些干部首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和親人,但他們又不是“普通人”,是國家和人民的干部,有責任與擔當。正是這份責任與擔當,讓他們少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多了與百姓溝通的機會;少了體貼家人的次數(shù),多了照顧百姓的次數(shù)。
干部只有舍得下“面子”,才能留得住公正。公正是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職業(yè)操守。干部公正與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發(fā)展,更關系到黨能否長期執(zhí)政和國家能否長治久安。領導干部必須大公無私,實事求是,以“堅持原則不動搖,執(zhí)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松”來嚴格要求自己。面對“打招呼”、“賣人情”的人,要舍得下“面子”,堅決不看“臉色”辦事,不看“背景”待人,做到以公正律己,以公正服人。
干部只有舍得下“帽子”,才能履行好職責。在古代,人們習慣把當官的人稱作“官老爺”,這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作風。毛澤東曾生動的將其比喻為“泥塑的神像”,說它“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不認、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這些人過分看重自己的“官帽”,每天以“老爺”自居,不深入群眾,不了解民情,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仕途”,搞“虛假政績”、“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最終勞民傷財,犧牲了百姓和國家的長遠利益。為此,干部就得舍得下“帽子”,才能踏踏實實的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才能對得起“干部”頭上的“人民”二字。
干部只有舍得下“票子”,才能求得心安。習近平曾說過,“當官就不要發(fā)財,發(fā)財就不要當官”。一些人把“做官”當成發(fā)財?shù)墓ぞ,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然而,“名利雙收”的日子,并沒有讓他們過的幸福與踏實。十八大以來,中央的“反腐利劍”頻頻亮相,讓這些昔日用權力成就的“揚名者”,無處逃;用權力打造的“深厚家底”,沒法花。無論是已經(jīng)鐺鋃入獄的,還是正在掙扎的,他們的內(nèi)心都不得安寧。這就警示廣大黨員干部:欲得心安,還得舍下“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