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4日07:11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考題之三:發(fā)展軌道正不正?政績觀正確不正確?
要堅決把中央關于推動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要求落到實處,不要顧慮重重、瞻前顧后,更不要為生產(chǎn)總值增長率、全國排位等糾結。要堅持不簡單以國內生產(chǎn)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習近平
隆冬季節(jié),太行東麓。
“五、四、三、二、一,爆破!”
“轟隆隆……”陣陣巨響,一座座巨人般的水泥高塔轟然倒地。
2013年12月17日,河北一天內集中爆破拆除18家水泥企業(yè)。到2017年,河北將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30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大幅度砍掉產(chǎn)能。
河北發(fā)展終于突破重圍,開始歷史性轉軌。
發(fā)展軌道正不正?政績觀正確不正確?
這是一道關鍵的考題,又是一道復雜的考題。
“以國內生產(chǎn)總值論英雄,你們已經(jīng)排在全國第六位,假如過兩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丑了嗎?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河北占了7個。再不下決心調整結構,就無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一針見血。
正是為了全國國內生產(chǎn)總值排名,河北省一再增加鋼鐵、煤炭、水泥產(chǎn)能。甚至有人戲言,鋼產(chǎn)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世界第三”。
產(chǎn)能在不斷增長,利潤在不斷縮水,污染在不斷加重。
河北省領導干部不是沒有調整的想法和行動,他們在糾結,在猶豫……
習近平說,河北結構失調,污染嚴重,群眾意見大,要過結構調整的坎,爬轉型升級的坡。你們國內生產(chǎn)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了,但在綠色發(fā)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
國內生產(chǎn)總值“緊箍咒”就這樣解除了!河北解了套,全國也在松綁。
這是一次發(fā)展思路的大轉變,更是一次政績觀的再升華。
“總書記的話,管根本、管長遠!焙颖笔∈¢L張慶偉說,“綠色發(fā)展,比追求國內生產(chǎn)總值要難得多,對領導干部素質要求高得多。”
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成功轉型——
被譽為“水泥之鄉(xiāng)”的鹿泉,當年韓信“背水一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如今回響著轉型發(fā)展的集結號。高峰期水泥產(chǎn)能5000萬噸,如今要壓掉4/5;而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物流業(yè)、休閑服務業(yè)正在崛起。
由此,2013年鹿泉工業(yè)用電量下降了1.3億度,財政收入?yún)s增加了3.6億元。
是不是有虛報?有人懷疑。
省里、市里派人來查,結果查出一個轉型的好典型。
盡管國內生產(chǎn)總值增長不再靠前,鹿泉卻被評為“2013年河北省經(jīng)濟發(fā)展先進市”,成為石家莊市23個市縣區(qū)唯一一朵“紅花”。
“紅花”盛開,是曇花一現(xiàn),還是四季常鮮?軌道扭正,是堅持不懈,還是半途而廢?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一張藍圖抓到底。
2013年12月9日,習近平在中南海聽取匯報時,對河北教育實踐活動給予充分肯定,他同時說:“調整結構、治理污染,你們是立了軍令狀的。軍中無戲言,到時候就要看結果!
就任總書記以來,面對經(jīng)濟下行壓力、國外唱衰中國論調,習近平不為所動。他說,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我們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寧可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從根本上解決長遠發(fā)展問題。
一切都源于共產(chǎn)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責任。
數(shù)九寒冬,阜平縣駱駝灣村。
我們走進一年前習近平曾經(jīng)來過的唐家小院。
屋里沒有生火,有點清冷,但炕頭收拾得干干凈凈。
一年前的情景又浮現(xiàn)在唐榮斌老人眼前:“那天,總書記就坐在這里,跟俺拉家常。他叮囑俺把小孫子的教育搞好,說希望在下一代!
唐榮斌一直記著總書記那句話:“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阜平縣委書記郝國赤告訴我們:“總書記來了一年,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了大半年,咱這里變化不小,變化最大的是人,人的精神狀態(tài)!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痹谶@個灰暗、冰冷、破舊的房子里,幾乎什么都沒有,可我們感到一種希望之火在燃燒。
唐榮斌心臟不好,需做搭橋手術?闯鑫覀兊年P切,老漢揮揮手:“總書記來了,心里亮堂了,生活就有盼頭了!”
接著,他就掰著指頭擺他的希望:“與鄉(xiāng)親合伙貸款在山溝里養(yǎng)牛,母?梢陨,一頭小牛犢能賣一萬五千塊錢……”
我們的領導干部,應該怎樣加倍努力,才能讓這希望之火越燒越旺?
這是最重要的考題,是共產(chǎn)黨人必須答好的考題!
考題之四: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yè)和工作就無從談起。
——習近平
夜闌人靜。
走出塔元莊,回首遠望,農(nóng)家新居的燈光如點點繁星。
這一天是農(nóng)歷大寒,剛才采訪時,村莊似乎還沉浸在半年前那個夏日的熱烈之中。
習近平到河北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期間重訪塔元莊。他的一舉一行、一言一笑,村民回憶起來,仍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這次重訪,鄉(xiāng)親們并不意外。
“他上一次來咱這兒是2008年,那時就說下了:‘過個三五年,等你們新樓蓋好以后,我一定再來!憧矗@不就來了嘛?”村支書尹小平說。
“總書記來了!”
“總書記好!”
2013年7月11日上午,習近平出現(xiàn)在塔元莊街頭,村民紛紛圍了上來,大聲招呼著。
“老書記好!”一聲特別的問候從人群中傳來,習近平轉過身,微笑著把手伸向這位村民。
喊“老書記”的是67歲的章同兵,30年前就見過當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還記得當時的招待飯是大餅、油條、豆腐腦。
我們問,如果現(xiàn)在讓你來招待總書記,用什么飯菜?
章同兵脫口而出:“當然還是家常飯。”
這使我們想起正定一些老干部的回憶,當年,縣委書記習近平每天和大伙兒一起蹲在大樹下吃飯,左手三根指頭托著碗,無名指和小拇指夾著餅,右手拿筷子。秋高風急,塵葉飛揚。偶有樹葉落到飯碗里,他吹掉葉子,接著吃;塵土落到飯碗里,他剔掉塵土,接著吃。
所有這些,正如尹小平所感受的那樣,固然時光穿梭、歲月流淌,總書記那種源自泥土的人民情懷和百姓本色依然如故。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要求全黨重新思考,認真作答。
這似乎是一道簡單的考題。
這又是一道極難回答的考題。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焦裕祿倒在了帶領百姓治沙的路上。
有人用摯愛去詮釋?追鄙钕矏鄣拿允牵阂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有人用心靈去感悟。楊善洲常說:“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怎么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
……
時代考卷上,共產(chǎn)黨人為什么必須答好這個考題?
習近平說,如果領導干部弄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如果“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就會像一把無情的刀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回塔元莊“接地氣”,到西柏坡重溫革命史,與群眾交流座談,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指導河北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時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在反思中作答。
2013年7月22日,欒城縣北屯村。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來到自己的聯(lián)系點,一下車,村民迎上來:“書記啊,平時都見不到你,這回可看見了!
村民說得很真誠,可孫瑞彬的臉“刷”就紅了。他反思:“我看到了平時離老百姓有多遠。”
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常委們談感受:
過去步行或騎自行車下鄉(xiāng),同群眾一條板凳聊天,一個鍋子吃飯,F(xiàn)在進出小轎車、空調房,成天看材料、批文件,自以為對群眾了解,實際上已同群眾拉開了距離。
是什么讓我們疏離了群眾,又是什么讓我們疏離群眾后還沒有自覺呢?
駐村干部鐘學榮對此有所感悟。
灤平縣南大廟村以前也曾來過幫扶干部,可大多打個照面、擺個樣子,就再不見人影。初見鐘學榮,村里的王秀榮大娘突然冒出一句:“你不會也是打個旋兒就跑了吧?”
那天,王大娘給他送來野菜玉米面餑餑,說:“野菜有點苦,但眼下這節(jié)令吃了能敗火。”
后來,駐村干部扎根在村里,為村民打井、解決吃水難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稱贊。
鐘學榮在日記里寫道:“野菜,苦在嘴里,敗的是身體的實火;駐村,苦在身上,泄的是心中的虛火!
如習近平所言,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正是要泄掉黨員干部身上的虛火、邪火,這樣才能接上淳厚地氣,在胸中養(yǎng)起浩然正氣。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共產(chǎn)黨人在行動中作答。
按照總書記“眼睛向下、為人民做事、多雪中送炭”的要求,河北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共計46萬多條。還請基層代表“當面鑼、對面鼓”地給省委領導提意見。
一條條意見,就是一道道考題。
石家莊市橋西區(qū)新石南路第二社區(qū),曾是一個垃圾成山、下雨成河的地方。群眾反映過,居民建議過,沒見領導來過。
去年夏天,橋西區(qū)包社區(qū)干部帶著施工隊來了,昔日垃圾山成了休閑綠地。
63歲的居民高風笑著說:“我不是太了解群眾路線活動,只知道共產(chǎn)黨為我們辦了實在事,這就好!”
……
多年積存的問題在解決,曾經(jīng)的距離在拉近。
在阜平駱駝灣村,我們走進69歲的唐宗秀家。
土坯房低矮簡陋,在深冬里顯得破敗而冷清。一進屋,女主人把水壺提起,通紅的爐火“騰”地躥了上來。
一年多前,習近平曾坐在這炕頭,與唐宗秀拉家常。
“總書記都問你些什么?”
“問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問糧食夠不夠吃,問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問取暖的煤夠不夠,問小孩子上學遠不遠,問看病方便不方便……”
這是唐宗秀家最珍貴的一張照片:狹窄的土路上,習近平挽著她和另一位村民,走著,說著,笑著。兩側墻面斑駁脫落,午后金色的陽光斜照在他們身上,把長長的身影投在路旁的積雪上。
黨的最高領導人和兩位普通農(nóng)民,三人相攜前行,如同迎歸了回鄉(xiāng)串門的親人。這畫面,不禁讓我們怦然心動,它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所包蘊內涵的精妙圖解嗎?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道考題的最佳答案嗎?
籠罩他們的陽光是那樣溫暖,一如此刻我們眼前的爐火,穿透了隆冬的嚴寒,穿透了小村的貧窮,穿透了山野間沉寂的歲月……
相關新聞
習近平:弘揚焦裕祿精神 繼續(x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網(wǎng)友熱議:以焦裕祿為標桿 “為人民服務”任何時候不能丟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