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盟及相關國家眼里,“食品安全”是一個敏感詞。歐盟委員會表示,馬肉事件只是假標簽問題,并不是食品安全問題。在歐洲,一旦和“食品安全”掛鉤,事件往往會變得很嚴重。最近歐盟、法英等國組織和政府對“馬肉事件”的表態(tài),能看出他們在盡量淡化事件的影響。其實,歐洲國家并非沒有食用馬肉的歷史。在法國大革命后,沒落的貴族仍舊以吃馬肉顯示自己的地位。即使在今天,馬肉仍舊是法國以及意大利等國家傳統(tǒng)食品當中的一部分,只不過歐洲的英語國家不再將馬肉視為食品,比如說英國,部分英國人對吃馬肉在心理上是難以接受的,一如美國人拒絕狗肉。另外,還有一些特定的民族,也因宗教原因不食用馬肉,比如猶太人。因此當他們得知自己可能誤食過馬肉,自然會相當憤怒。而伊斯蘭教也禁食馬肉,如果歐洲的有關部門不盡快處理好此事,讓不潔食品繼續(xù)出現在市面上,將會引起宗教甚至是政治上的風波。換言之,之所以這一事件震驚歐洲,倒不是歐洲人擔心馬肉不安全,而是一則用馬肉冒充牛肉屬于商業(yè)欺詐,有違商業(yè)倫理,二則那些誤食馬肉的消費者覺得自己的宗教或文化因此被冒犯了。因此即使現在沒有證據顯示馬肉不安全,也引發(fā)了歐洲民眾的強烈反響。由此也可以想見,如果馬肉被檢測出有食品安全問題,民眾的反應將會有多激烈。
這場風波目前已經波及整個歐洲大陸,甚至連世界著名的食品工業(yè)大亨雀巢公司都被牽扯了進去。這場風波的根本原因不是馬肉能不能吃的問題。雖然歐盟相關委員會及高級官員一直在極力滅火,但是歐盟還是處于輿論的風頭浪尖上,外界尤其關注歐盟框架內的食品監(jiān)管體制。馬肉事件體現出歐盟內部管理上的問題,應該歸咎于歐盟市場一體化不夠徹底,各個國家規(guī)章制度不統(tǒng)一,令出多門,導致國家之間的食品進出口無法受到有效監(jiān)控。長期以來,歐盟一直致力于構建嚴密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在打造食品安全這塊“金字招牌”上可謂不遺余力,自己也頗以為傲。它先后成立了歐洲食品安全局,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建立“可追溯性規(guī)則”,從“農場到餐桌”進行全程監(jiān)控管理,甚至要求供應鏈的每一個加工點都必須對產品進行標識。但這似乎并未有效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毒奶粉、毒飼料、毒豆芽、毒黃瓜……各種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fā)生,此次馬肉風波更是一路暢通從農場直達消費者的餐桌,毫不費力便將歐洲拖入食品安全信任危機。
不過本質上來說,食品安全是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問題?茖W技術發(fā)展越快,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就越高,而新問題就會出現。因此,歐盟每年還是有一定數量的食品問題。2012年光是德國就出現了含有毒物質的草藥以及幾十萬枚雞蛋化學物質超標兩件食品案。由于有法可依,歐盟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有應對機制。每一次食品安全問題之后,總是會出臺相應措施或者制訂相關法律予以糾正。
一般來說,食品產業(yè)鏈越長,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鉆空子的機會也越多。如今經濟全球化迅速擴展,一個商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往往要幾易其手,輾轉數個國家,而各國監(jiān)督立法又各有不同,管理起來殊為不易。在冗長的生產鏈中,一旦某些不法商家蓄意將不合格的產品投入,事后再追溯再倒逼,要得費不少工夫,還不一定奏效。如此看來,從源頭上加以管理,由被動轉為主動,從事后嚴查轉到事前預防,才是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