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點50分,大家都到齊了。
“大家對學習都很認真,很積極嘛,那我們就早點開始吧。”周葉中記得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說了這句話后,第十六屆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就提前10分鐘開始了。
上課時間是下午兩點,原計劃講兩個小時,再討論一會兒,四點半結束。不過,這堂課后來因為討論得很深入,“拖堂”了,課程被延長到了下午5點多。
“領導們聽得非常認真,不時做筆記。課講完后,就有關問題還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深入討論。胡錦濤同志在課后發(fā)表了一個很重要的講話,談學習的重要性。”周葉中回憶。
周葉中參與講課的這次學習活動,是當時那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第一次。集體學習由此開了個頭,并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了下來。
半數(shù)以上講課老師都有“洋”背景
徐勇,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2006年,他走進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作講解,主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研究”。徐勇表示,想要走進中南海,首先要在某一領域里有所建樹,政治上也要可靠。相關部門對主講人有一系列的評估程序,通過后才進入準備階段。
據(jù)了解,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的確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類是高層領導根據(jù)自己的關注親自點題,另一類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相關課題組人員根據(jù)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篩選并報批。
到中南海講課的老師半數(shù)以上都擁有海外留學或擔任海外訪問學者的背景。從每堂課的講師配置來看,常常是由兩名老師同時授課,年齡結構上“老、中、青”兼?zhèn)?主要集中在45至55歲之間。
定好人選后,給老師們的備課時間并不一致。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在2007年11月接到了來自人社部的電話通知,此后半年他都在緊張地準備。周葉中則只有15天時間備課。
進中南海授課,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薦主講者、選拔主講者、撰寫初稿、幾輪甚至幾十輪討論修改、定稿、正式講課座談等環(huán)節(jié)組成。
從運作機制上看,中央辦公廳、中央政研室和相關部委機構共同牽頭組織,先協(xié)商出一個意向性的題目,然后報中央有關方面審批,批準后再確定主講人。比如法治方面主要由司法部具體組織,其他有關部門參與;而外交方面主要由外交部具體組織。
|